当前位置:活性炭 > 产品知识 > 正文

我国活性炭工业的创立与发展

2021-10-26 产品知识

我国的活性炭工业初创于50年代,60-70年代打基础,前30年经过马鞍形、螺旋式曲折发展历程,基本上建成了独立、完整、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近1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年产量达6万余t,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日本居世界4位,比初期增长3000余倍,翻了10多番;活性炭工业产值在整个林化产品中仅次于纸和松香居3位。

在活性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代表性的事件记录如下:

1949年,沈阳东北制药总多管炉投产(木炭原料,粉状药用炭)。

1951年,青岛东风化工厂焖烧炉投产(木屑原料,粉状药用炭等)。

1957年,上海新中国化工厂建成氯化锌法土法生产车间(木屑原料,糖用粉状炭);接着在杭州木材厂建成了同样的车间。

1960年,在太原908厂建成斯列普炉,国家主要项目活性炭大厂投产(煤、果壳原料,生产颗粒炭)。

1965年,青岛东风化工厂建成间歇式沸腾炉生产车间。

1966年,黑龙江铁力干馏厂建成回转炉法活性炭生产车间(木炭原料、水蒸汽法粉炭)。

1970年,北京光华木材厂建成了鞍式炉法活性炭车间。用椰壳、杏核等果壳(核)作原料生产维尼纶载体活性炭。

1975年以前,我国活性炭工业还没有负责协调发展的主管单位,产量一直在1万t以下波浪起伏。

1976年,农林部、对外贸易部共同在江西怀玉山召开了全国一次活性炭座谈会,开始有意主管活性炭产品,对活性炭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1年,在重庆召开一次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时,活性炭产量超过1万t,达到1.2万t。

1983年,在太原召开二次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时产量翻番达3.5万t。

1987年,在北京召开三次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时统计产量达4.5万t。

1991年,在上海召开四次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时统计产量达5.5万t。

1992-1993年分别召开全国活性炭行业协会和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时统计产量达6万t,生产能力有10万t。

从近10多年的情况看,我国活性炭工业的发展趋势为:

(1)活性炭厂从城市向乡村和原料产区转移,以解决污染和原料问题。

(2)乡镇、个体办的活性炭小厂如雨后春笋,在很多山区成了致富门路之一。

(3)对外技术合作和贸易有突破性发展。

(4)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多行业、多部门都涉足活性炭领域。

目前,我国有30多个大学、科研所和设计院进行有关活性炭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对活性炭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的活性炭工业同美、日等国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小厂多,分散,生产工艺、设备比较落后等。今后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活性炭的生产必将飞跃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